上传:小编 时间:2025-09-23 14:47:00
9月22日,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与湖北中医药大学战略合作签约活动在医院综合广场举行,双方以“岐黄聚力 共御疫病”为主题,聚焦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揭牌中西医结合疫病防治临床研究基地与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吕文亮名医工作站,并举行庄重的拜师仪式。
湖北中医药大学原校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疫病研究所所长吕文亮,宜昌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谭敦峰,湖北中医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彦春,宜昌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袁晋华,宜昌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曹政,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胡华刚,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姜生涛,以及湖北中医药大学吕文亮教授团队成员、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共同见证了此次合作的启航。
强强联合,共筑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新高地
在全球公共卫生风险持续演变、新型突发传染病挑战不断的背景下,深化中医药在疫病防治中的作用已成为社会共识。此次校院合作,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决策部署的关键一步,旨在整合湖北中医药大学雄厚的科研、人才、学科优势与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丰富的临床资源、优势病种积累,共同打造“中西医结合传染病防治中心”和“疫病研究所临床研究基地”,着力构建“平战结合、中西医并重”的现代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宜昌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谭敦峰强调,健康是民生之本,关乎城市软实力与治理现代化水平。本次合作不仅是优质资源的强强联合,更是推动中医药与现代健康理念、公共卫生治理深度融通的重要实践,对提升区域应对复杂疫情挑战的能力具有深远意义。希望合作双方牢牢把握“开放共享、协同创新、服务人民”的原则,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攻关、医疗服务等领域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协作,积极探索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宜昌特点的公共卫生安全保障之路,市人民政府将全力为合作平台的建设与发展保驾护航。
湖北中医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彦春表示,学校将充分发挥在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领域的学术优势、人才优势与科研优势,与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携手推动资源共享、成果互通,将合作平台打造成校院协同创新的典范,为提升区域传染病综合防治能力持续贡献中医药的智慧和力量。
名医薪传,传统师承与现代科研共育复合人才
活动现场,湖北中医药大学疫病研究所临床研究基地和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吕文亮名医工作站正式揭牌。
作为温病学学术带头人,吕文亮教授在脾胃病、湿热证及感染性疾病领域具有深厚学术造诣和丰富临床经验。在庄重的传统拜师仪式上,医院四名青年中医医师依次向吕文亮教授呈拜师帖、敬拜师茶、行拜师大礼,正式成为其学术传承人。这一仪式不仅彰显了中医药薪火相传的文化传统,更通过“传帮带”机制,为培养既掌握经典中医理论、又具备现代科研能力和传染病防治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根据合作协议,湖北中医药大学将定期派遣专家团队赴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开展坐诊、疑难病例会诊、教学查房等临床带教活动。双方还将建立稳定的人员互访、进修机制,联合培养研究生,组织开展科研能力培训和学术交流。吕文亮教授进一步透露,其湖北中医药大学疫病研究所与全国十余家高水平中西医结合基地建立了广泛联系,未来将利用这一网络资源,通过交流学习、资源共享等方式,有效拓宽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务人员的视野,并借助阶段性训练计划、考核评价体系及现代技术手段,助力本土人才梯队实现能力跃升。
平台共建,提升科研转化与区域辐射服务能力
推动科研成果向临床实践转化,是此次战略合作的另一大重点。双方将协力推进科研平台实体化建设,共同建设标准化的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实验室、临床研究中心及生物样本库。研究力量将聚焦于结核病、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传染病,重点开展中西医结合诊疗路径优化、疗效科学评价、中药新制剂及协定处方研发等攻关任务,目标是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防-治-康—养”一体化中西医结合解决方案。
宜昌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袁晋华表示,此次合作紧扣“医防融合”理念,将极大激发宜昌中医药科研创新活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动中医药更深度、更高效地融入区域公共卫生体系整体布局。
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将以此合作为新起点,充分依托大学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区域性中西医结合传染病防治中心”建设,持续巩固并提升医院在区域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核心作用;着力强化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全面提升传染病诊疗能力与科研创新水平,积极推动新疗法研发、中医药制剂开发及大健康产品转化,为市民提供更加多元化、高水平的传染病防治服务,为健康宜昌建设、筑牢区域公共卫生屏障贡献更大力量!